曳曳的背後—我真的受傷了 兔姑娘
這是「曳曳的背後」系列最後一講。有些孩子凡事鬥氣,可能是他心中「真的受傷了」,所以要還擊頂撞。
孩子年紀小,他們有不同受傷的原因,諸如:覺得家長偏心、家長忘了一些重要日子、失信(答應了去公園但沒有去)、家長不能出席孩子的演出或畢業禮,甚至是孩子覺得家長「無心裝載」,孩子說了的,家長敷衍了事。有時成年人可能覺得孩子小事化大,或嘗試解釋說教。然而,大家別忘了,他們只是小孩子,他們人生經驗少,我們眼中看為的小事,可能是他們世界的大事。兔姑娘還記得小學時,我們都會因為鄰座同學的書本過界而向老師告狀。很小學雞吧!是,他們真的只是小孩子而已。故此,家長請用孩子的眼光,看待事件對他們(非我們)的重要程度。
兔姑娘記得一次跟小朋友做輔導,一到遊戲室,我便要「坐監」了。靈機一觸,兔姑娘向孩子說:「噢,小明(化名),上星期是假期,見不到兔姑娘,你很生氣,很失望吧!真是對不起呢!」不消一分鐘,我便「放監」了!若家長們發現孩子可能因為生氣而不合作,家長可:
1. 代入孩子的角度,感同身受一下(請記得用小孩的眼光看待事情)
2. 描述孩子的心情,以表示明白和接納
3. 向孩子道歉
然後看看孩子的反應,有的孩子可能會一下子把自己的委屈都吐出來。家長謹記,孩子情緒高漲時,不宜說教,只需聆聽。他們和我們一樣,只想吐吐苦水,讓別人明白。若是孩子對家長有誤會,如覺得家長偏心。家長只需在孩子吐完苦水,心情平伏後再確認:「我們仍是很愛你的」。
一連四講的「曳曳的背後」已完結。兔姑娘想悄悄告訴大家,這四個心得,不但在親子關係適用,其實在任何人際關係中,如夫婦、婆媳姻親、上司下屬等,當你覺得對方常跟你對著幹時,不妨想想他們不合作的行為背後,是否也是這四種需要:覺得自己不被看見、覺得自己在這裡無地位、覺得你太能幹而自己無能為力、覺得自己受傷了。
願各位身心安康,在關係中重拾愛與連繫。
兔姑娘簡介:
兔姑娘為過埠新娘。移民前在香港任職社工十多年,主要幫助小朋友行為情緒發展、親職管教及家長個人成長。